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体育国标] 舞蹈中的“三道弯”

13
回复
4220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0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舞空舞色 于 2012-4-9 03:42 编辑

<FONT size=1><B>
&lt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谈舞蹈中的</B><B>“</B><B>三道弯</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1)
</B><B>  “</B><B>三道弯</B><B>”</B><B>,特指在舞蹈动作中的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状的形态;广义上讲,</B><B>“</B><B>三道弯</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是世界东方各民族舞蹈的典型姿态之一。
</B><B>    </B><B>从地域的角度来谈,位于东亚的中国文化圈内东西南北各文化板块的民间舞种汇成了多种舞姿的三道弯,</B><B>“</B><B>北方的秧歌,南方的灯</B><B>”</B><B>中已包括了数种民间舞:山东的胶州秧歌;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都广为人知,又如西部的弦子,敦煌乐舞。东北部的满族舞蹈,朝鲜舞蹈比比皆是,呈现出纷繁的三道弯舞姿造型。位于南亚的印度文化圈的印度舞,位于西亚的阿拉伯文化圈的东方舞,又如属于东南亚的马来文化圈的巴厘舞都有着不同姿态造型的</B><B>“</B><B>三道弯</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
在中国的各民族中,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秧歌。由此</B><B>“</B><B>扭</B><B>”</B><B>在汉族舞中处处皆是,一个</B><B>“</B><B>扭</B><B>”</B><B>字,把汉族民间舞势态形象地勾勒出来。各种各样的扭,各个地方的扭,都有不同。胶州秧歌是调动全身各部位</B><B>“</B><B>扭、拧、韧、碾</B><B>”</B><B>循环往复连绵不断,富有内在激情的动作,活动起来</B><B>“</B><B>扭断腰</B><B>”</B><B>的动作特点,形成了流动中特有的</B><B>“</B><B>三道弯</B><B>”</B><B>。东北秧歌强调扭得</B><B>“</B><B>活</B><B>”</B><B>,扭得</B><B>“</B><B>浪</B><B>”</B><B>,扭出味道来。河北秧歌则有</B><B>“</B><B>扭</B><B>”</B><B>多于</B><B>“</B><B>跳</B><B>”</B><B>的特点。海阳秧歌注重的是</B><B>“</B><B>扭中摆</B><B>”</B><B>。陕北秧歌</B><B>“</B><B>扭</B><B>”</B><B>是关键。南方安徽花鼓灯舞蹈动作中</B><B>“</B><B>三道弯</B><B>”</B><B>是它的亮相特点,无论是</B><B>“</B><B>风摆柳</B><B>”</B><B>、</B><B>“</B><B>三点头</B><B>”</B><B>还是</B><B>“</B><B>单背巾</B><B>”</B><B>、</B><B>“</B><B>凤凰单展翅</B><B>”</B><B>,此类动作都是呈挺拔向上的曲线造型。云南花灯</B><B>“</B><B>崴得团</B><B>”</B><B>是基本动律,这种崴中出现三道弯的姿态是腰胯扭得大而灵活。这么多种</B><B>“</B><B>扭</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的姿态,把汉族人民的舞蹈文化美感表露的淋漓尽致。
</B><B>    </B><B>藏族舞蹈舞姿秀美,多呈</B><B>“</B><B>三道弯</B><B>”</B><B>体态。</B><B>“</B><B>弦子舞</B><B>”</B><B>的突出特点是流畅圆润、舒展、极富抒情、膝部连续不断既松驰又有控制的微颤是其内在动作核心,上身与胯部轻微连续的逆向横移,加以头部的配合形成的内在微妙的晃动,因此引发舞姿连接动作的</B><B>“</B><B>三道弯</B><B>”</B><B>,使女性动作越发娴美,这就是著名的</B><B>“</B><B>巴塘弦子</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
</B><B>    </B><B>朝鲜族的舞蹈形态主要是</B><B>“</B><B>手足同时运动</B><B>”</B><B>。其中</B><B>“</B><B>轮回舞</B><B>”</B><B>的动作有</B><B>“</B><B>扭与拧</B><B>”</B><B>、</B><B>“</B><B>前后翻</B><B>”</B><B>、</B><B>“</B><B>左右旋转</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等,这种手臂与身体形成的三道弯进而发展为太极形和螺旋形。
</B><B>    </B><B>满族的舞蹈风格体现在最具有概括性的四句话:</B><B>“</B><B>腰身扭曲三道弯,托耳奔马拉弓箭,摸鬓托肋单举手,举额齐眉有曲线</B><B>”</B><B>,这就是说满族舞蹈的胯部起着承上启下的轴心作用,它通过头、胸、脖和腿部,使身体形成</B><B>“</B><B>S</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型。
</B><B>       </B><B>以上这些中国民间舞蹈的基本形态可以直接上溯到远古。例如,汉代舞蹈的文献资料,就是宝贵的遗产。汉代的乐舞画像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在刻画人物形态上的普通采用艺术夸张手法,把舞伎腰部描绘得细如束丝,软若柔枝。不但显示了舞者身形的秀美,还把汉代舞蹈</B><B>“</B><B>翘袖撅臀</B><B>”</B><B>,</B><B>“</B><B>纤腰长袖</B><B>”</B><B>的特定</B><B>“</B><B>三道弯</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势态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汉代女乐歌舞需要精湛的技巧,比如西汉名舞人赵飞燕腰肢纤细,身轻如燕,能在掌上任意变幻造型,创造各种迷人的三道弯舞姿,那栩栩如生的图像留给我们太多的舞蹈动态启示。
</B><B>    </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在中国舞蹈发展过程中,唐代舞蹈是一颗璨明珠,有着广泛影响的敦煌舞和汉乐舞画像砖同工异曲,它的舞姿造型本身存在有天然的S型曲线,形成了直角三道弯和圆曲三道弯等诸般造型。舞者的身形都是丰乳、细腰、冲身、出胯、歪头的三道弯体态。
</B><B>    </B><B>以上是中国文化圈内的一些舞蹈脉络及特征。下面,介绍一些</B><B>“</B><B>环中</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国家的民间舞蹈。
</B><B>    </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埃及,是东方舞的发源地,具有特殊的舞蹈动律。它的胯部扭动技巧既表现出女性的妩媚又表现了女性的健美,由此冲破了地域界限,在亚、非、欧三大洲舞坛被普遍仿效。
</B><B>    </B><B>阿拉伯文化圈的土耳其舞蹈。以高原民族风格为主又融合了西方舞特点形成了自己民族的韵味,如《奇弗泰</B><B>·</B><B>泰而利》舞蹈是以扭动胯部外加肩胸为特征。由于扭动胯部还要牵扯到腹部,所以又称为</B><B>“</B><B>肚皮舞</B><B>”</B><B>。女性舞蹈注重上脚步和腰部的动作,</B><B>“</B><B>抖胯</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是它突出特点。
</B><B>    </B><B>印度尼西亚的巴厘舞是被誉为</B><B>“</B><B>东方希腊</B><B>”</B><B>的巴厘岛的传统舞。巴厘舞刻意追求曲线美,讲究</B><B>“</B><B>三道弯</B><B>”</B><B>。它有代表身体造型的术语,说明技艺、律动的术语,表达音乐变奏的术语和八种表情术语。巴厘舞腰肢、脚步、眼神的</B><B>“</B><B>波拉</B><B>”</B><B>律动都是一种曲线造型或沿</B><B>“</B><B>8</B><B>”</B><B>字波动的语汇。如代表身体造型的术语叫</B><B>“</B><B>阿根姆</B><B>”</B><B>它是舞蹈中的基本姿态,相当于芭蕾中的</B><B>“</B><B>阿拉贝斯</B><B>”</B><B>。巴厘古典舞蹈家能准确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特色的</B><B>“</B><B>阿根姆</B><B>”</B><B>造型。巴厘舞最基本的动律特点就是身体各个部份:躯干、胳膊、腿、头、眼、手等需要沿着弧线成S形路线动作,造成各种各样的</B><B>“</B><B>三道弯</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
</B><B>    </B><B>印度舞蹈是对世界舞蹈产生较大影响的舞种,受佛教的影响,印度舞蹈中许多造型姿态中的手势都表达一定宗教含意,各式各样的三道弯姿态均来自手势,舞蹈的主要语汇是手势。如</B><B>“</B><B>卡拉那</B><B>”</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术语系指手、脚、身体并用的舞蹈姿态,各种手势的运用在舞蹈中转换成多种舞姿的三道弯造型。
</B><B>    </B></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B>受到印度舞影响的泰国、柬捕寨、缅甸、老挝各国的舞姿与印度大同小异,尤其是泰国与柬埔寨两国,由于历史上曾互为宗属,文化上有过多次反复性交流,所以他们的传统舞中有许多雷同之处。缅甸的暹罗舞也是受到印度文化的直接影响,舞蹈主要用丰富的手语动作表现生动的舞姿造型,它注重腰腿的柔软,三道弯的线条圆润流畅。
</B><B>    </B><B>康提舞是斯里兰卡最有传统和代表性舞蹈,由于它们表演内容大都取材有关动物的神话故事,所以它的动作富有气势,由于模仿各种动物生活形态,手的造型非常巧妙,各种姿态随着手臂的舞蹈变化,在人体自然美的基础上加工为多种姿态。康提舞特点,两腿半蹲,开胯,手的造型基本上是虎口张开的掌式,手不断翻动,手臂基本保持在胸前平举的位置上,同时大量使用旁腰及胸腰的动律,头随身体的韵律而晃动。眼睛也随手而转动,下身沉得有力,每一动都是由下至上产生的韵律,从而造成了有别于他国的</B><B>“</B><B>三道弯</B><B>”</B></FONT></FONT><B><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特色。

</FONT></B><B>
&l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FONT></P></B>
&l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FONT></P>
<P><B>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谈舞蹈中的“三道弯”(2)
    中国汉族舞蹈中胶州秧歌是流动中的“三道弯”;埃及的东方舞则是在直线形态运动中造成的三道弯。巴厘舞是沿着弧形S路线动作;胶州秧歌“三道弯”则是以腰为轴,以肩和脚的反向拧动所形成。
   埃及的东方舞在垂直形态上扭动,突出女性曲线美,巴厘舞则是向前倾、向后仰、向两侧弯曲,扭动臀部,腰部和肩部。从肌肉上看,东方舞主要发挥“第二要素”作用,在强劲的抖胯中,呈现腹部肌肉的“大回环”动律,“第二要素”特别是肚皮、臀部和大腿有节奏的强力伸张和扭摆同时配合上脚步平衡动作,从而显示出东方舞的形体美,使人产生美感和快感。同埃及女人相比中国女性身体瘦削,肌肉能力不能达到那种健美程度,不够丰满,尤其是下腹和臀部肌肉都不发达。因此,双方难以相互掌握。中国民间舞中各




















发表于 2004-8-30 0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天竺少女的舞蹈

 
本帖最后由 舞空舞色 于 2012-4-9 03:42 编辑

[em10] [em07][em01][em01]

























发表于 2004-9-21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如于杨丽萍的雀之灵其中几个照形
发表于 2004-9-25 0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感觉找不到~``
发表于 2005-6-28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三道弯最主要体现了女性的形体特点!
发表于 2005-6-26 0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好详细阿!
发表于 2005-6-26 0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可惜要练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不过我回努力的
发表于 2005-7-7 0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道弯主要用与女性舞蹈,男舞蹈演员基本上没这项的。不过楼住这么辛苦,要支持下了
发表于 2005-7-12 0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很不好找的</P>
发表于 2005-7-11 0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嘿嘿~~三道弯</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