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来安 秧歌灯

3
回复
916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7 19: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崔兴亮 于 2012-4-9 09:12 编辑

明朝末年发源于来安县广大乡,是由农民对“神灵”的祈祷活动发展起来的。起初以唱为主,伴以极简单的动作,后来形成了秧歌灯雏形。清代,秧歌灯歌曲曲调和演唱内容较前丰富得多,伴奏乐器已有笛子、二胡、四胡、琵琶、三弦和民间锣鼓。
  秧歌灯的曲调丰富多彩,抒情悦耳,舞蹈动作柔美朴实,轻松愉快,歌词通俗流畅,动人以情。由于以上特点,秧歌灯很快流传到滁州、全椒和江苏省六合、江浦、浦口一带乡间。群众自诩秧歌灯“有九腔十八调,调调有花色,三天三夜唱不完,唱转头不算本事高。”
  秧歌灯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歌舞,以前均在广场演出,上场人数多则82人,少则32人,角色分为“主伞”、“鞑子”、“包头”。主伞为灯头,持串铃领舞;鞑子为男角,服饰为箭衣、马褂、圆顶卷边黑色帽,脑后垂长辫,脚穿短筒靴;包头为女角,身着彩色大衣襟褂子,脚穿彩鞋。主伞服饰与鞑子相同。其余男女表演者均手持纸扇和荸荠形彩灯。
  秧歌灯表演形式有“大场子”和“小场子”之分。“大场子”中的队形有“串花阵”、“金龙盘柱”、“二龙戏水”、“剪子交股”和“叠罗汉”等;“小场子”的节目有“姜太公钓鱼”、“小放牛”、“对花名”、“看灯”、“卖杂货”等。无论是“大场子”还是“小场子”,都具有“灯中有戏,戏中有灯,边唱边舞”的特点,故秧歌灯又叫“雨夹雪”。
  1957年1月,来安县排演的《秧歌灯》作为安徽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节目,获得表演奖和挖掘整理奖。1959年,该节目经过加工,又参加省第二届音乐舞蹈会演,并赴北京为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等16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演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fvHR6-1bUo/




















发表于 2008-8-17 2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崔兴亮 于 2012-4-9 09:12 编辑

感谢来安人氏的好帖,期待通过你更多地了解来安秧歌灯的艺术!




















发表于 2008-8-17 2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上舞蹈网不知来安秧歌灯,从明朝末发源到清代较前加以丰富多样,再到目前的一种综合性大型歌舞。看后又多知识点。如图文并茂更佳。谢谢!
发表于 2008-8-17 22: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楼主对来安秧歌的介绍,使我们对来安秧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来安秧歌舞越来越好。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