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发起讨论] 透视当代中国舞蹈本科人才培养

1
回复
1043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9 13: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透视当代中国舞蹈本科人才培养
作者:田培培舞蹈艺术在线教育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受市场机制、价值以及文化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舞蹈行业种类更加繁多分工更加细化,舞蹈行业由此也从过去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如:涌现出的健身房舞蹈、舞蹈培训机构、舞蹈经纪人、舞蹈演艺公司、舞蹈产业、大众舞蹈等,涉及面越来越宽泛与多元。
    依照现阶段发展情况,我国舞蹈行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舞蹈行业核心性门类,意指与舞蹈本体紧密相关,属于行业中最主要部分。它包括舞蹈教育、舞蹈创作、舞蹈演艺、舞蹈理论、公共舞蹈等方向;二、舞蹈行业衍生性门类,意指根据核心性门类的发展需求,派生出的新生子项。它包括舞蹈音像、舞蹈会展、舞蹈图书、舞蹈设施、舞蹈器械等方向;三、舞蹈行业交叉性门类,意指舞蹈与其他相关学科、行业形成相互交叉、互融、渗透而出现的新兴行业门类。它包括舞蹈音乐、舞蹈服装、舞蹈传播、舞蹈治疗、舞蹈制作等方向。
由此,一幅全新的舞蹈行业分布图也应运而生:

可见,舞蹈行业分布的重新布局,对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新要求。舞蹈艺术人才培养要从过去的同类化、单一型转向多元化、复合型应用人才模式,以适应舞蹈行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多元需求。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舞蹈高等教育走过了三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发展至今,全国具有舞蹈专业招生资质的高等院校数量逐年上升,规模之大堪称世界之最;教学模式与体系不断完善,中国身韵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从专业技能教学教法到教材建构已达到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舞蹈行业需求单一,舞蹈艺术人才培养以专门化、定向式为主,由于舞蹈本科毕业生分配由国家统一负责安排,因此,其培养目标的方向性是与就业的相关艺术团体直接对接的。
当下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发展走向应该适应快速发展的舞蹈行业市场化之中。本科教育阶段是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舞蹈本科人才培养的着重点应该在于使学生完成从基础知识的把握到专业技能的掌握再到应用能力的支配这三大跨越。首先,专业原知识的学习,应让学生从各个专业角度解读舞蹈的发生与“舞蹈是什么?”;其次,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学生对表演、创作等方法的掌握,这是专业知识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再次,应用能力的掌握与否是舞蹈本科人才培养的最关键要素。这种建构在前两者能力要素之上的应用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等,当这三步达到有效结合,才具备了应用型、复合型舞蹈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舞蹈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作为中国综合师范类大学舞蹈专业建设开创者,在该领域中具有领军地位,绝大多数综合类大学舞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均借鉴或直接采用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的相关教学理念、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当下,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人才培养模式已发生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变化,而效仿院校依旧一成不变。一方面,由于缺乏个性化发展特色,各院校之间走向了单一性、同类化人才培养道路;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出于各种目的,无视学生与社会、无视人才供需的平衡与否,盲目扩招,造成了现阶段舞蹈本科人才培养的泛滥;此外,在各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基础训练课与应用理论课、应用实践课的课时分配比例失调的状况,延续着中专舞蹈教育的“重视技能技巧”,忽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开发,长此以往,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期间无法建构综合的知识体系,学校也无法完成当今社会急缺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对于整个舞蹈行业的优化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因此,个性化办学、针对性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者迫在眉睫、必须思考的教育议题。如作为在世界范围内皆享有声望的北京舞蹈学院,这所盛产舞蹈表演精英的专门类艺术院校,就应坚守其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专门性表演、创作精英人才,而非走向师范类院校教学模式。而各师范类院校,则应该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坚持舞蹈教师的人才培养路径,摆脱原有全国相似的舞蹈学课程模式,不要盲目紧抓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更多的着眼点应放于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创作能力以及其他日后可适用于工作岗位的基本能力等,同时重视舞蹈专业本科生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把握,以此培养出更多具备基本职业要求的各大、中、小学校合格的舞蹈教师。同样,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设置,现阶段多按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编导方向所设,应破除这种全国大一统的舞蹈专业设置与课程配备,面对不同生源及学校教学背景,尽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定位,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与其他院系的综合资源,为舞蹈专业学生做出更深厚、宽广的职业铺垫。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是哪一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校方,实践平台与就业通道的搭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到实践平台中去进行亲自操练,才能使其在实践应用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专业知识的三步掌握,最终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能以最快速度适应工作的需求。作为国家新型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的首都师范大学科德演艺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根据自身生源特点,颠覆性的建构了不同于传统型的舞蹈学类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设置了“社会舞蹈与传播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集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教学成果与交流合作资源,大力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在课程设置体系中不仅建构了以流行舞蹈元素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还包括了多项舞蹈职业教师认证课程,如:儿童舞蹈教师考评证书、国际舞蹈治疗师认证证书、CSTD国际舞蹈教师认证证书等,力图使该专业学生除获取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外,同时还能拥有多项职业证书,为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依旧处于固有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我国舞蹈高等教育,要想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除人才培养方案需做出改革之外,教师的观念转变与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样不容忽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实施。在目前,多数舞蹈教师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教学与评判之中,并以此鉴定学生的优劣好坏,本应重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被忽视。面对不同条件、不同背景的学生,教师应当理性看待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而非使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清楚认识到“我为什么要学习舞蹈?”与“我以后要做什么?”,毋庸置疑,舞蹈行业蓬勃多元的发展,为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竞争。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应当尽早找准专业兴趣,明确就业方向,提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此外,舞蹈行业衍生性与交叉性门类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教师必须迅速转变观念,加强原有专业积累以外的各种知识学习,以顺应教育大趋势。
以舞蹈行业发展现状为入视点,反观当代中国舞蹈本科人才培养现状、思考未来走向,教育者只有将舞蹈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在与将来紧密绑扎于社会需求之上,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既定教育目标。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急需的正是这种上手快、社会适应性强、实操能力强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在舞蹈人才培养模型的定位方向上要更加务实、准确、切合社会实际需求,在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上要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源特征,在实践平台与就业通道的架构上要更加实用多元、最大化贴近学生工作岗位,造就职业型、就业型人才,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趋向上将会显现出更大可能性与发展空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舞网

x
发表于 2016-4-13 1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分透彻,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