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原创投稿] 勇于探索 善于创新——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家马运洪的艺术人生 作者:陈湘

0
回复
1104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8 22: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战斗功臣到列宾美院高材生
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获得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央芭蕾舞团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师、油画家马运洪出生于辽宁盖平县一位革命军医之家。1949年在东北解放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7岁的他参加了解放军。自幼喜爱画画的他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参加过多次战斗,荣立了三等功,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沈阳军区文工团舞台工作队队长。1951年,1953年两度赴朝为上甘岭等志愿军慰问演出。马运洪至今一直珍藏着一张请柬——1951年9月30日毛主席邀请沈阳军区战斗英雄国庆观礼代表团的代表马运洪出席怀仁堂庆祝会的请柬。那天他荣幸地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激动万分。
渴望学习提高的马运洪1953年靠着顽强刻苦自学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54年又考入了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六年级时他选了俄罗斯歌剧《萨特阔》来搞设计,按照老师指定的路线去了解俄罗斯文化内涵,观察体验俄罗斯民俗风情特色,在广阔的俄罗斯大地上步行了四十多天,画了一百多张画,然后才开始创作。在毕业作品答辩时,评委(俄著名画家)们对这个中国学生的俄国题材作品都感到了惊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马运洪终于考取了全院毕业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他的设计图也被学院收藏。
国家芭蕾舞团舞台美术奠基人之一
马运洪的舞台设计作品有话剧、歌剧、芭蕾舞剧,还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任总设计师六年(荣获飞天奖美术设计奖),但他的主要作品还是芭蕾舞剧。他先后设计的芭蕾舞剧有《泪泉》、《巴黎圣母院》、《红色娘子军》、《林黛玉》、《杨贵妃》、《沂蒙颂》、《觅光三部曲》、《堂吉诃德》、《罗密欧与朱丽叶》。还为天津歌舞剧院芭团设计了《西班牙女儿》。他的一些设计图入选全国舞台美术展览。他设计的《红色娘子军》入选美术1971年版的《世界美术大典》,并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奖。他设计的独幕舞剧《黛玉之死》(大型舞剧《林黛玉》第7幕)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提名奖。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较强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虚构。马运洪在设计中一方面注意认真深入体验生活,一方面又善于在生活的基础上大胆提炼,因而他的设计都能使舞剧增色生辉。
马运洪在设计《红色娘子军》前特意参观过娘子军连的成立地,但那里是一片荒芜的山坡,绝不能原样搬进舞剧。但他运去曾到过西双版纳,见到那被称作英雄树的木棉花,红得如同火焰喷射,一路上落下来的花辨就像红地毯一样,给他留下很深很美的印象。他在海南也看到过正在开花的英雄树,高达二、三十米,仿佛鹤立鸡群。在海南岛深入生活时,马运洪住在椰林公社。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椰林黑色的树影张牙舞爪的,像毒蛇要捕捉食物一样,令人恐惧。马运洪在设计《红》剧一场时就用了有海南特色的椰子树,使观众一开场就明白故事发生在海南岛,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同时,他用漆黑的阴森恐怖的椰林来寓意艰苦深重的旧中国。团丁提的两个灯笼像一条毒蛇的眼睛在椰林中追捕着琼花。而他设计的第二场却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朵朵,彩旗飘扬,高大的英雄树下欢腾起舞,欢庆红色娘子军连的诞生”。他用英雄树来寓意娘子军连这支英雄部队。每一朵红花就象征着娘子军连每个姑娘的存在。这既是生活美,又是艺术美。由于这一场景异常明亮,与前一场(阴暗的椰林,观众的瞳孔都放大了又缩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大快人心。四十多年来,一两千场的演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二场一开幕,观众无不报以欢欣鼓舞的极其热烈的掌声。
作为编剧,我曾与运洪合作过两次。我感受较深的是他在《黛玉之死》和《马嵬血泪》(《杨贵妃》第三场)的设计比我们剧本的构思更高明。他以大写意的风格别开生面地泻染悲凉的悲剧气氛,帮助了戏剧情节的发展,使舞美设计能为提示人物内心世界服务。在从《黛玉之死》中,他设计的潇汀馆没有五颜六色的布景,也没有闺阁馆舍,仅仅是一扇古典花窗,一张病榻、一盏昏暗的台式宫灯,伴随着病入膏肓,愁肠寸断,躺在病塌上的林黛玉。满台都是黑色。舞台顶端则悬垂着若干条不规则的纱幔。看起来像是灵堂或开追悼会,能启发观众想象。那蛛网般的纱幔,象征封建礼教的罗网和绞索。随着剧情的开展,音乐的起伏,纱幔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再加上时而蓝绿,时而转红的灯光照射,色调的冷暖也有助于变换空间的作用,忽而是宝玉、黛玉相爱的花园,忽而是宝玉、黛玉成婚的礼堂……舞台后侧的黑色绒布衬托,也使前台演员鲜艳的服装和舞蹈更加丰美多采。黛玉回忆,想象中的演员都是从后侧黑绒布中闪现出来的,如梦如幻,巧妙地表现了黛玉病危弥留之际的瞬间意识流。运洪说:“舞台上纱幔的构思来自我幼年在地下伸头看大户人家办丧事时那些大幅帐子的恐惧感。我设计的纱幔犹如旧社会的网罗压得林黛玉喘不过气来。”他主张“让观众看了以后自己去思索,比我自己把话说白了的好。”《黛玉之死》曾在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好评。
在舞剧《杨贵妃》中,我们曾为杨玉环之死如何表现不落俗套反复构思。历史中的杨玉环是被缢死在马嵬峰庙内的佛堂中的。运洪没有拘泥于史实,而是从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对替罪羊杨玉环的同情和对昏庸亡国之君唐明皇的谴责出发,给临死前的杨贵妃披上一件覆盖了半个舞台的血红的特大披衫。当她登上了以崇山峻岭为背景的高台彼绞死后,躯体却仍被横跨着,舞台上长长的白绫仍旧高悬着。电闪雷鸣,恍若天地都在为这屈死的冤魂鸣不平。唐明皇则最后站立于红披衫上,在扬玉环的血泊中羞愧万分,痛心疾首。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留下回味的余韵。
马运洪离休前为中芭团设计的最后一个舞剧,是他和香港中旅集团共同资助开发的世界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台上以一座马蹄形的建筑贯串全剧,宏大辉煌,令中外观众赞叹不已。这座用颗粒塑料加工木材做成的仿大理石建筑,既轻便又准确地表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楼后不需任何支撑,楼上可载重两吨,二、三十位演员可放心大胆地在楼上楼下跑来跑去表演。这座两层楼还可灵活方便地组装拆卸。这座楼的布景设计制作之规格、技术水平之高,楼上可容演员人数之多,都是新中国建立以来舞台美术之最。随着戏剧情节的发展,广场、大门、宫廷式的舞厅、卧室、教室、墓地、花园与阳台等十多个场景的变换,都巧妙地通过假定性的纱幕与道具来体现。场与场间不落幕,舞台工作人员直接上场搬运道具,象电影的叠印手法一样,与演员的表演同时进行。全剧舞美的构思都符合这个戏流畅的特点。

总之,马运洪作品的特点是气势磅礴、潇洒大方,色彩浓厚,主题鲜明,回味隽永。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舞台美术家戴德先生对报刊记者声称:“马运洪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舞台美术设计家。”
几十年来,马运洪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和其他高等艺术院校任教,倾心尽力地培养了不少舞美、美术人才。他还是一名优秀的油画家,他的一些作品被一些高等艺术学院和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和国外的美术馆珍藏。但他从来不卖画,也不出画集,有的油画只赠送给知音的好友。而今78岁的他在遇到激动自己的景物,有所感有所思时还会挥毫作画。他那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鹿》,描绘了一只一心追求光明,迎着太阳飞驰的鹿的形象,富于哲理性。这幅画也可以说是马运洪一生艺术生涯的自我写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