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美文] 教育的“显微镜”,教学的“望远镜”

1
回复
1546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4 13: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的“显微镜”,教学的“望远镜”

作者:田培培舞蹈艺术在线教育摘要:中专舞蹈教育是学生从初等教育的普遍性教育转入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平台及上升至高等教育的重要接口。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是舞蹈教育教学水平与成果的最直观体现,本文从艺考切入,以学生外化表现为视点,透过现象,以其内在构成因素为核心,分别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分析其教育及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并做出思考。

关键词:中等教育;舞蹈;教育;教学

“舞蹈艺考”作为年复一年正此时的热词,虽已随招考帷幕的落下而逐渐退出头条,但在舞蹈教育工作者及其领域内,该词所散发的余热却在不断回温。无庸赘述,舞蹈艺考不仅是中专或普高学生迈向艺术事业追求的出口,是教育者们对我国舞蹈教育尤其是中专舞蹈教育进行实时评估与审视的平台,更是高等院校关注人才培养模型定位的重要前置。艺考从形成至今所反馈出来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对当前中国中专舞蹈教育进行反思与研究已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中专舞蹈教育,是学生从初等教育的普遍性教育转入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平台及上升至高等教育的重要接口。不可置疑,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是舞蹈教育教学水平与成果的最直观体现,以学生外化表现为视点,透过现象,以其内在构成因素为核心,分别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分析其教育及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并做出思考。

一、教育的“显微镜”
显微镜,一种能通过光源将人们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及信息的光学仪器。在此,将学生置于艺考的“显微镜”之下发现,无论何种条件的中专毕业考生,其基本技术技能均可达到相对掌握,但在即兴和艺术素质表达环节中却表现出严重不足。因此,以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的“显微镜”视角,透视其专业能力和行为方式,照射出学生艺术素质及创想力的缺失,由此微观地反射出艺术人才培养要素的不均衡现象,同时也宏观地折射出当前中专舞蹈教育的核心问题——重技能性,缺艺术性。艺术修养是思想、知识、情感修养及艺术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要素的集合,是学生有效进行艺术感受、表达与创作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综合素质教育是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板块及必经之路。教育学中,素质的组成包括人的道德、智力、身体、审美、劳动技能等多项基本单元。良好的综合素质是舞蹈学生掌握智力技能的基础,只有当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时,学生才能具备技能和艺术融为一体的受教育结果。而目前我国中专舞蹈教育层面普遍以动作技能的培养为重点,疏忽了综合素质教育,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下“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

(一)想象力的匮乏
长期、大量、持续不断的动作技能灌输方式,虽使身体素质与体能得到大强度的训练和提升,即学生能通过身体的反复运动直到让身体肌肉、关节等形成习惯记忆和惯性运动,但其大脑思维却只停留于如何做出动作以及如何效仿教师套路性动作要领的内循环状态。显然,技能的培养更多源自于身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追求,学生缺乏产生和发展好奇心的空间,更难以在此过程中享受捕捉创造性想象和思维加工的体验,结果不言而喻,在长此以往的中专舞蹈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重视与良好的开发。想象力的匮乏是进行艺术感悟及艺术表达的大敌,因此,当进入中高年级课程时,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日益凸显出来,先天想象力较好的学生在动作质感与情感的表达、艺术表现等方面较之那些想象力较弱的同学具有一定的优势,进而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二)认知力的短缺
重技能而轻素质教育的模式本身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失衡的学习态度,对舞蹈专业技能类课程的重视远远超过综合素养课程,在这种学习心态产生的同时,意味着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求真欲望。因此在中专灌输式教育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老师将知识点解析后主动普及,学生被动接受。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认知活动只进入了初步阶段,即在尝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还未能上升至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阶段,更没有形成有意识的认知方法,即无法对已有的认知内容进行有效控制与调节。认知能力的缺乏无疑使学生对知识要素以及事物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受到障碍,具体表现在学生难以把握学习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只是学习了大量的套路性组合动作,如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当动作序列随着时间推移被逐渐淡忘时,却发现能独立存活的知识所剩无几。

(三)等级教育的断层
中专教育是进行高等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是集中培养学生出色的应用能力的必然阶段,首先要求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消化:在熟练掌握中专时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依托下,能够探究其内在规律,总结学习经验,并在实践中得以转换和应用;其次要求学生化被动吸纳为主动升华:在游刃有余地把控知识要素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对舞蹈本体、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悟形成独立思考,充分展开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以舞蹈的方式进行表达。然而,目前我国的舞蹈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断层现象,造成舞蹈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严重阻力,学生薄弱的能力在此阶段暴露无遗。显而易见,舞蹈中等教育进程中综合素质的开发不足,尤其是想象力与认知力的欠缺,不但没有为学生应用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石,且还造成了思维方法与行为方式上的禁锢。

二、教学的“望远镜”
望远镜既能放大远处的物体,使人眼看清更小的细节,又能收集光束,使观测者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用“望远镜”对艺考视线内的特殊现象进行搜索可清晰看到,部分舞蹈剧目平均在每一组考生中出现一次甚至一次以上,而不同考生对同一剧目的艺术表现水平却大相径庭。将此现象以“望远镜”的视像投射至中专舞蹈教学层面,则可捕捉到该阶段教学的核心特征——教学内容大同,教学效果各异。据了解,全国舞蹈中专学校就教学板块而言,所教授的内容大体相同,但由于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的不同,进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以下分别从教学观念的合理性及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展开对中专舞蹈教学的思索。

(一)教学观念的合理性
教学观念是学校或教师对教学活动和规律持有的基本态度和理念,对教学的有效展开和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合理、优良的教学观念应注重“人格”与“才能”的和谐统一,二者在平行发展中相互补充与推动,最终实现“着重树人,并重树才”的教学宗旨。而我国中专舞蹈教学却常出现老师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唱独角戏现象,亦或是效率很低耗时很长的老牛拉车现象,这无疑是教学中急于“树才”、疏于“树人”的教学理念导致而成。因此,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在教学中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在该年龄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发展规律(如图1),展开行之有效的引导教学,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将人才培养当成秀场,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设定目标感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激发其学习能动性、积极进取心的重要砝码。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取目标感:1、明确自主方向,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缓解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减少叛逆行为的发生。2、突出学习主导目标,让学生积极展示学习成果,充分给予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助动的时空环境。3、鼓励建构竞争意识,在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在竞争中共同成长。4、运用多元手段进行自我修正,使学生在课后能够独立有效地进行专业认知,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收获成就感是使学生以自信的状态、饱满的热情进入持续性学习的直接动力。随着学生的自尊心及同伴关系不断成熟,教师可以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特征为基础,通过多元的手段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同时获取成就感。1、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满足自尊心。公平地为学生分配组织或管理任务,让其有机会扮演事件的主动角色或领导者,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从中体验责任感与自我实现价值,进而满足其自尊心。2、在修正中发展同伴关系。儿童心理学认为,中专年龄阶段的学生在与同伴互动中能够建立认同感,并试图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集体学习活动,布置团队学习任务,为学生创造互动空间,同时在自我修正中,增强认同感及自信心,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科学教学法的重要性
教学是教育的直接实践活动,能否从本质上有效解决问题不仅取决于教学理念的合理性,同时也取决于教学法是否科学,如中专舞蹈教育层面“重技轻艺”的问题,最终还需落脚于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那么具体如何才能得以破解呢?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唯有在教学中贯穿始终,才能在教学结果中得以展现。通常的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均以套路性组合教学为主体传授方法,形成长久被固化的“师传学模”教学模式。该种状态下学习的民族民间舞,最终在学生身上的反馈为动作做作、刻板、整齐、标准化,同时导致学生在大学阶段建构应用能力的进程中遇到困难:在创作层面上,通常会表现对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语汇有效发展运用不足;在教学层面上,缺少针对不同对象灵活有效地传授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能力等。由此,应以活跃、开放、多元化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使学生在中专层面相对准确掌握民族民间舞表现的同时,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让身体在民族民间舞的环境中自由解放,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三、“镜”后的思考
面对我国中专舞蹈教育的现状及目前所濒临的问题,并结合中等舞蹈教育自身,从以下五个方面形成相应思考:
(一)调整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配置中,健全素质教育课程的比重。在技术技能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对艺术的感知课程体系,如:对艺术表现时空的认知、对音乐的认知、对身体语言即兴表达能力的认知等课程,由此打好专业艺术感知力基础,为更高层面的专业艺术学习做好心理、修养、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及铺垫。
(二)缩减生源数量
舞蹈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对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身体条件、艺术感悟力等均有对应的标准和要求。而目前许多舞蹈中等院校存在盲目扩招现象,将大量并不具备舞蹈艺术天赋的各类学生收入学校,形成如今舞蹈专业学习者的数量远远超过社会的需求量的尴尬局面,同时给缺乏舞蹈天赋的学生在选择继续升学或就业的分岔口造成两难境地。因此,建议中等舞蹈院校理性控制生源数量,以确保人才质量、成才率及就业率。
(三)提升教师素质
目前,从事本行业的舞蹈教师作为套路化教学的产物,缺乏对教育教学的系统认知和把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手段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和刻板性,始终围绕“套路化教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链条。因此,一方面建议为教师提供周期的学习研讨及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让教师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及新型艺术教学理念与需要;一方面建议不断完善对教师及教学的评估策略,由此提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激励教师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有效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手段等,逐渐走出中专舞蹈教学的固化的泥潭。
(四)促进专业交叉性修养
舞蹈艺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因此,加强舞蹈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修养是完善、补充舞蹈艺术修养的重要渠道。通过从历史、人文、音乐、美术等相关学科中汲取与舞蹈相关的要素,提高对舞蹈艺术的解读与感悟,拓宽舞蹈表达视角,增加艺术创作灵感来源,加深舞蹈本体的文化内涵积淀……这是实现中专舞蹈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
(五)激发兴趣,正向引导
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导地位,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激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改变其学习的被动状态,引领学生自主自发探索舞蹈艺术的真谛和乐趣。
结语
艺考虽是每年必弹出来的活窗口,但倚靠这一窗口放眼看去,纵深处却巨细兼有,具有相当的可探索性。既可凭借“显微镜”以小见大,也可利用“望远镜”究其一枚,总之皆有所得。如今中国儿童舞蹈教育事业以如浪潮般奔腾的姿态向蓝天跃起,而中专层面的舞蹈教育作为等级教育的重要枢纽,却显得格为冷清,缺乏生气。让所有的舞蹈教育工作者们携起手来,为我国高等舞蹈教育输送合格的中等舞蹈教育人才而全力以赴,共同期待“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壮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舞网

x
发表于 2016-4-13 11: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相当专业,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