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精评] 芭蕾专业人士“三伏”先生专题

3
回复
1015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 13: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届上海国际芭蕾比赛的复赛阶段拉开战幕。此次大赛共有90多名中外选手参加,从25日开赛以来,出局1/3,剩下60人继续角逐"美琪大戏院"。先话初赛。为期两天,一天两场赛事,战的是古典芭蕾变奏,独舞青、少年选手都表演两个变奏,双人舞选手表演一个古典双人舞(包括Adagio、变奏和Coda)。赛场情况可谓有惊无险,选手们基本上都发挥正常,大的失误不多,稍有一定实力水平的、评委观众看好的、经过从小系统训练的专业舞者都基本如愿进入了复赛。

     复赛项目是表演现代舞剧目一个,作品时间2000年以后创作的,独舞3分钟以内,双人舞5分以内。那么,为什么芭蕾舞比赛会有现代舞比赛的环节呢?如果说初赛考察的是选手的古典芭蕾专业技术能力,那么现代剧目就是一种对舞者综合能力的测试。这也是按照国际芭蕾大赛的惯例来执行的。选手需要表现出对身体语言的运用支配能力,音乐节奏的解析把握能力,作品内涵的理解展示能力等等。我们通长在这个环节里可以发现一些有实力的舞者,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出他(她)是否在完成好古典舞蹈语汇的同时,又对现、当代舞蹈语言有再创造的投入能力。好的舞者不是对作品的单一复制,即便将来他(她)不是一位编者,那他也需要炼化成一位独具个性的"再生产者",正如我们有作曲家和演奏家之区别一样。比赛的最高目标也就是锻炼、发现、造就那些将来可能成为的"优秀的再生产者"。这种方式也是与芭蕾舞的当代发展并行的,几乎国际上的各大芭蕾舞团在复演古典经典舞剧的同时,都努力编创推出大量的现代剧目,以利用芭蕾舞者良好的身体素养,来填补"古典" 与"现代"之间的时空差距。也就是说,"复古"的同时还要"创新"。这样一来,对舞者自身的能力要求就可见一般了。

     两场现代舞比赛共有30名中外选手亮相,同样各个加倍努力,不敢怠慢,都希望有出色的表现为自己垒分晋级。现代舞比赛选手的能力表现往往和创作作品的成熟与否产生相对联系,好的作品创造舞者释放能力的空间;同样,要有好的舞者才能诠释作品的力度。今天看到的好作品不算太多,大多数剧目的语汇和表现内涵比较从复,多是我们以前常见的种种痛苦状、呻吟状或是憧憬状、期盼状、冥想状、麻木状、颓废状等等撞来撞去。国外选手的剧目有些明亮的,但使用动作语汇又有些偏重古典芭蕾或者像百老汇风格。好在有两个节目我比较喜欢,上海芭蕾舞团选手柯达、余晓伟的双人舞《激情》(青年组);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曹舒慈的《花朵》(少年组)。两者动作语汇干净洗练,表现手段独特,个性十足。前者撕心裂肺、揉肠寸断,后者无偕浪漫、天真可爱。就作品力度和选手表现,前者更胜,就作者个人认为,全场上海柯达的表现力和作品的诠释力可谓最佳。
发表于 2009-4-4 22: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舞空舞色 于 2012-4-9 04:10 编辑

又长见识




















发表于 2009-4-20 16: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舞空舞色 于 2012-4-9 04:10 编辑

好想去看看。

























发表于 2009-5-19 15: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还是从小练芭蕾的有底气,我感觉还是中国的芭蕾舞好看,可能是本国的剧情看得懂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