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技术创新不是艺术创新 中国舞剧要走出奢华

5
回复
784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 0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创新不是艺术创新 中国舞剧要走出奢华


稿源:解放日报 作者:伍斌


  近日,一位民营舞蹈公司经营者,在赴外地看了一台原创新舞剧之后惊呼:“表现河流,怎么把真的水池搬上舞台来了。海内外有几座剧院有条件能让真水上台?花这么大的投资,又不能走出去赚钱,多浪费呀!”
  如今舞台上比拼的,还不光是布景。有两部大型舞剧为表现飞鸟,不惜钱财,制作出巨大无比的羽毛和身架模型,全剧中,它们仅亮相几分钟。还有一部舞剧推出大规模群舞,把近百号演员堆到台上。个别舞剧为追求奇光异彩,动辄进口上百万元的灯具,营造出的却是歌舞晚会似的效果……
  对于中国舞剧领域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奢华风,有识之士已不能按捺了。老一辈名编导舒巧认为,舞蹈创作应着眼于打造具有长期效应的品牌。现在为了浮表的“好看”,编导恨不得把所有新花样都拿到舞台上去,却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该不该用。做舞剧就应该主要靠舞蹈来说话。表达内涵和性格,舞不够、景来凑,说明了编导硬功夫还不行。我们应该把具有传统文化神韵的东西带给世界;否则,只搞几榔头的短期行为,长久下去,即使炒作花样翻新,观众也不会认你了。
  北京战友歌舞团编导赵明表示,如果只能借助舞蹈艺术之外的种种玩意儿来吸引观众,商业炒作取代了对舞蹈艺术的冷静思考,那将是中国舞剧的悲哀。民族艺术的国际化不是杂戏化。现在,不少编导都向观众展示“跨越多种艺术”的能力,但也正是太多与舞蹈无关的“行为艺术”介入,舞蹈的分量被大大削弱。
  评论家江东说,中国舞蹈创作总量可以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数量不等于质量,技术创新未必能导致艺术创新。中国舞蹈界应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北京一位资深舞蹈记者反映,前两年三五百万排得起来的戏,现在动辄要800万,甚至1000万。这里面,不排除有一定“泡沫”成分。这样大的投资要收回,得多少年?五六年前打造的原创舞剧,到现在,只有《野斑马》《大梦敦煌》等屈指可数的几部开始赚钱。包装浮华,作品内涵和人物塑造却简单化,舞剧风格雷同,有的老百姓甚至认为“舞蹈就是歌星身后作陪衬的那些人”。
  专家提出,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舞界人士确实面临着比过去几十年更大的压力,意识到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在变化。但舞剧向着豪华方向奔,不是出路。中国舞台剧有“写意”
  “留白”“以一当百”“以虚写实”的优势,细腻刻画人物性格的优势,不能说扔就扔。舞台新技术、声光道具的应用,本该围绕舞剧的题旨表达和人物命运的交待来运用,更不能本末倒置。
发表于 2005-7-5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有这样一句话“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如果艺术失去了经济的支撑,难出上层作品。主要是不要只顾“求大”,而望了“求精”。这是奢华舞剧的重要问题。
发表于 2005-7-4 0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没有艺术可言!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啊,就单看这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有这样的感觉。当然咯,这个是国家对外的一个窗口,无可非议。但是我们的舞台艺术都要搞成这样那就真的成为“用金钱堆出来的艺术了”
发表于 2005-7-18 0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们不能忘了一件好的艺术品是有要用上好的材料来制作,但真正这件艺术品的含量,还是要出自工艺家的手工制作.</P>
发表于 2005-7-19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本来就是要靠金钱来支撑的,</P>
<>那些所谓的自然的艺术品早已被这个石头森林给覆盖了。</P>
<>或许它们都将永揭不覆。</P>
<P>在这个欲望变质的年代我们还能追寻所谓心底深处的艺术吗?</P>
<P>我想大抵也只能是记念她们而已吧……</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